banner_1.gif (6228 bytes)

蘭雅沿革簡介

芝山岩慶讚中元

福德正神信仰

最古老的土地公

湳雅「施謙記」

夜弄土地公 八芝蘭迎媽祖 三王公進香

蘭雅沿革簡介

圖/文:士林庄文史工作室
          
簡有慶

     北士林區的「蘭雅」里一帶,其地名又可作湳雅、南雅、湳仔等,意為浸水的溼地,由於此名以地質現象而命名,所以台灣各地亦有相同的地名。

湳雅的魏姓人家,在地方上的開發史上,也佔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,只不過 深居巷弄中的魏氏古厝,已被新一代的湳雅人所遺忘。 湳雅黃厝為地方上的大戶人家之一,至今傳統的三合院式古厝,仍完整的保存著。
    本地位置約在三角埔以南(今天母一帶)、雙溪以北、西至磺溪、東迄石角溪,於清初隸屬淡水廳淡水堡,後改隸芝蘭堡,光緒年間屬淡水縣芝蘭一堡,日治大正年間屬於七星郡士林庄,民國卅八年後與北投合併為陽明山管理局,民國五十六年併入台北市為士林區。在大正八年(民國八年)的台北廳誌所載「廳直轄士林支廳警察管轄表」中,湳雅警察官吏派出所之管轄範圍為南雅庄、下東勢庄、石角庄與三角埔庄,且並與上述之地名合稱為「三芝蘭」(註1.),和士林街、石牌仔、北山頂合為祭祀圈上四大角頭,而此地更為往來北投唭哩岸至士林街的交通要道之一。

湳雅永安社原為地方上的子弟班,今已轉型為專出民俗藝陣的社團名稱。 淡水廳志有載,施贊隆為清同治九年之舉人, 今施姓宗祠樓下大門前的一對旗竿基座,為當時中舉後所設置。
    相傳清乾隆年代之前已有漳州人賴依烈等先民前來此地開墾,在當時亦築有湳雅圳以利農田,而早期居住於此的平埔族麻少翁社原住民,因其住所受地震陷落而遷於三角埔之外,並在此地留有士林八景之「番井沸泉」(註2.)為著名。而在日治大正期間,有居民引用磺溪上源之泉水建造溫泉浴場,到了昭和初期,日人中治稔郎也在此設立天母溫泉及天母神社,因而「天母」一地成為湳雅地區之地方名勝!
    由於農業發達,再加上清領、日治期間地方上有權勢者眾,所以大戶人家及大地主一時興起,故在士林中元祭「三芝蘭普傢伙」一詞已能描繪出蘭雅富裕的景象,因為地域廣大,在地方上的三角埔、芝山岩、石角仔、下東勢、德行、軟橋、下埤頭、田心仔、湳仔橋、溪底仔等,也有很多值得仔細探訪的價值,所以「湳雅」一地除了吸收美、日文化之外,原有的風土民情及歷史典故亦可與之相互匹敵!
註1.「三芝蘭」一詞據地方耆老解釋為今三玉里、芝山里和蘭雅里的合稱。 
註2.清「淡水廳志」記載:「番井沸泉,在芝蘭堡,其源自三角埔山 下,一線如溝,深尺許,多沙,流泉沸騰,冬暖夏涼。」此泉水在古時已有先民利用它來灌溉農田,為民生用水來源之一。

回首頁